2009年2月17日星期二

曲线球外交家


  擅长打曲线球的梁震东,来美之前叫梁丕旭,是位于康州哈特福德由容闳博士任监督的出洋肄业局的学生……其后,更代表中国出席英女王维多利亚登极60年大典而被册封为爵士。

2009年2月16日星期一

一华人学生死于特洛伊


  昨夜11时,伦斯勒理工学院一名1882级中国学生死于肺结核。死者是潘铭钟(Ming Chung Pawn)……此事已知会康州哈特福德市的容闳。

2009年2月14日星期六

中国的爱国学生


  常驻公使登比(Denby)向国务院详述了30名于1872年派遣并由耶鲁毕业生容闳监督的留美幼童的事迹:
  蔡锦章(Tsoa Kan Cheong),就读于麻省北哈德莱(North Hadley),于菲利浦埃克塞特中学(Philips Exeter Academy)毕业。自1882年起服役于北洋舰队,官至管带……

康州教会消息


  身为出洋肄业局监督的容闳,举世知名,但因工作劳碌,大部分时间不在美国,故已退出该俱乐部。

新任公使


  之前由容闳出任的副公使一职被废除。

中国事务


  看来,丁抚台此行到天津带了两位懂英语的华人。其中一位叫容闳,毕业于耶鲁学院。

2009年2月13日星期五

纽黑文传言


  李恩富太太欲与其中国丈夫离婚……婚礼在晚上举行,嘉宾包括曾出任中国使节的容闳……

个人资料


  米尔沃基的亚历山大·米切尔和哈特福德的容闳在霍夫曼酒店(Hoffman House)。

中国之乱象


  《中国之乱象
  容闳早就告诉过我们,中国就像一个蜂窝,里面藏着各种政治团体,它们无不渴求得到某种政治上的慰藉……多年前,容闳就告诉过我们,鸦片使中国之道德、意志乃至阳刚之气全部沦陷。(《纽约时报·周六书评》)

中国的留学计划

  毫无疑问,当局没有容闳的目光远大,看不清留学计划的前程。

首位毕业于美国的东方人


  容闳博士已届76岁高龄,但依旧身体健康,睿智如初。他在华盛顿有许多朋友。

2009年2月12日星期四

中国公使馆专稿


  两三天后,容闳和兰彬将赴华盛顿洽谈有关中国公使馆的永久地址事宜……此行的翻译黄胜先生,乃容闳的孟松同学,十分谙熟美国之道。他带了3个儿子来美读书。

本周话题

  一个华人的自传
  容闳是第一个引进美国机器的人,也是第一个将美国的教育方法引入中国的人。他是先驱人物,他在中美两国的历史地位不容置疑。




詹天佑参加过中法海战吗?

2008年4月,加拿大《星岛日报》北美中文版连续12期刊载有关容闳与留美幼童专题。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一百多年前中国幼童的这段艰难而又曲折的历史,是了解容闳与留美幼童不可多得的史料,然而其中两处关于当年幼童在中法战争的叙述却让笔者生疑——詹天佑到底是否参加过中法海战?
笔者的质疑
其中第三篇和第七篇关于当年幼童在中法战争的叙述。
第三篇《京张线提前两年完工 省35万两白银》中如是说:
这时,詹天佑便私下对“扬武“号管带张成说:“法国兵船来了很多,居心叵测。虽然我们接到命令,不准先行开炮,但我们决不能不预先防备”。由于詹天佑的告诫,“扬武”号十分警惕,做好了战斗准备。
当法国舰队发起突然袭击时,詹天佑冒着炮火指挥“扬武”号用尾炮击中法国指挥舰“伏尔他”号,使法国海军远征司令孤拔险些丧命。
对这场海战,上海英商创办的《字西林报》在报道中也不得不惊异地赞叹;“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国人会这样勇敢力战。‘扬武’号兵舰上的五个学生,以詹天佑的表现最为勇敢。他临大敌二毫不惧色,而且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还能镇定如常,鼓足勇气,在水中救起多人……”
第七篇《幼童从戎 菁英参与对法日海战》中则是这样叙述的:
海战开始仅27秒,福建水师的旗舰“扬武”就被击中右舷尾沉没。除容尚谦和吴其藻落水逃生,留美幼童黄季良、薛有福、杨兆楠阵亡。
如上可见,第三章认为詹天佑参加了中法海战,并且引用上海英商创办的《字西林报》的报道佐证。而第七章则准确的说出了“扬武”船上的五个幼童名单,其中没有詹天佑。那么,笔者心生疑问:詹天佑到底有没有参加过中法海战?
历史的证据
关于这点历史,笔者查到如下几个相关材料:
台北交通界著名专家凌鸿勋在《詹天佑年谱中》写道:[1]
先生时在扬武舰,与留美回过同学黄季良、吴其藻等专司燃炮,还攻敌船。嗣扬武舰,被孤拔坐舰袭击着火,先生仍继续发泡。继而火势益烈,管带下令学生速离船,先生方跃下水。其时先生最镇定,有胆勇,船临危时尚救活多人.
詹天佑长婿王金职在《詹天佑生平传略》中简略记叙:[2]
未久中法开战,法国舰队攻击船厂造成混乱,正当此时,两广总督调詹氏去广东修筑工事。
当时在扬武船上并同为留美幼童的容尚谦在《创办出洋局及官学生历史中》提到:[3]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他转到广州黄浦水师学堂教书。
据《光绪十年詹天佑立族谱》记载:[4]
光绪十年正月,蒙钦命船政大臣何升授船政局水师学堂教习。
詹天佑嫡孙詹同济在《詹天佑生平志》中叙述说:[5]
在8月23日(七月初三)马江海战突然发生那天,詹天佑正在福州船政学堂的后学堂(水师学堂)给学生上课。他没有能像他的几位留美同学那样在水师舰艇上与敌人作战。但他所在的福州船政学堂就在马江岸边,在舰艇炮火的射程范围之内。他在这里目睹了法国侵略者的狡诈、凶恶与骄横,目睹了清政府官吏的腐败无能,目睹了悲壮的马江海战与福建水师舰船的惨重损失以及许多爱国官兵、包括他的留美同学邝咏钟、薛有福、黄季良、杨兆楠等的悲壮殉国……他的心中翻腾着悲愤之火。法舰队逞威肆虐,在炮火击烧毁福州船政据造船厂与福州船政学堂的校舍时,詹天佑的住室物品也也全部化为灰烬,甚至他爱1881年12月(光绪七年十一月)获得的由福州大学船政大臣颁给他的“物品军功状”也散失了。在这样极端艰险的情况下,詹天佑不顾自己,不怕危险,来到战火燃烧、但与纷飞的马江岸边,看到中国被击毁的各舰船樯断桅折,累累沿江而下,溺水官兵乍浮乍沉,遂与当地许多精于水技的乡民一道,奋勇跳入马江中,救援溺水官兵。他在江水中度过了整整一天。詹天佑晚年曾多次向自己的子女讲述当年他在极为艰险的形势下,在马江中泅水救人,在江水中度过一整天的故事.
詹同济先生根据家藏的《光绪十年詹天佑立族谱》中语言和他在《詹天佑生平志》中的叙述,否定了詹天佑参加中法海战的可能性,并由此认为上海《字西林报》的报道是失实的。最后认同有关研究者,根据詹(Jeme)和容(Jung)的英文拼法的字头相同,来推测《字西林报》的报道,很可能把参加马尾海战落水生还的容闳误作为詹天佑了。[6]
笔者的观点
笔者认为,詹同济先生和家族的材料对研究这个事弥足珍贵,是揭开问题真相的关键材料,但这些并不能否认《字西林报》的报道,其实,如上所有材料大体上也是符合实际的,只是角度不同而已。詹天佑参加中法海战的情况太复杂了,具体来说:
第一,根据詹天佑家藏的《光绪十年詹天佑立族谱》中语言和容尚谦在《创办出洋局及官学生历史中》中透露的信息来看,詹天佑在海战期间已经不是扬武舰上的战斗人员了,而在附近任教习,没有远离战争地点。
第二,根据加拿大《星岛日报》连续报道的第三篇文章《京张线提前两年完工 省35万两白银》看,担任教习的詹天佑面对法军舰的行动,有所警惕,并提前告诫他曾经工作过的,也是福建水师的旗舰——“扬武”号上的人。即,詹天佑不在其位,但面对危机,仍谋其政、忧其事、尽其力。
第三,根据詹同济在《詹天佑生平志》中的叙述和加拿大《星岛日报》连续报道的第七篇文章《幼童从戎 菁英参与对法日海战》来看,战争爆发时,詹天佑没有在“扬武”号上,不是船上的五个留美学生中的一个。
第四,根据詹同济在《詹天佑生平志》中的叙述和上海《字西林报》的报道来看,战争爆发后,不在舰上的詹天佑冒着生命危险,参加了战争及战后的后勤——拯救溺水官兵。由于上海《字西林报》不大可能在战前夕取得战舰上的具体人物信息,只能从战争爆发后的一些景象来看,詹天佑又在是战争和战后的后勤工作中表现特别突出,而詹天佑又曾在“扬武”船上工作。这样,给人一种参加战争特别勇敢的印象。《字西林报》说詹天佑当时的表现很勇敢是事实,只是误认为其为兵船上五个留美幼童之一则是不符合实际的。
由上四点可以看出,詹天佑虽然已经不是“扬武”舰上的战斗人员了,但战争之前仍关心战事,及时告诫参战人员警惕对方;战争爆发后又冒着生命危险积极进行救援活动,其勇气和胆略已经超过了那些消极抵抗的战斗人员。
如果仅以战争爆发时刻是否在船上为标准,詹天佑不能说参加了海战。但中法海战太特殊了,由于张佩伦等坚持不开炮的消极态度,直到爆发之时,福建水师大部分兵舰尚未起锚,大部分官兵在战争开始时刻就被炸入水中,几乎没有常规的战斗便全军覆灭了。中法海战的实质内容应该在于战前的警惕和战争中、后的救援溺水官兵,而这些,詹天佑的贡献可能是最大的。
所以,笔者认为,詹天佑虽然不是“扬武”舰上的五个学生之一,但仍忧其事、尽其力,做实际的贡献,当属中法海战的参与者。

[1] 凌鸿勋:《我怎样写(詹天佑年谱)》,刊凌鸿勋、高宗鲁:《詹天佑与中国铁路》,(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7年版。
[2]王金职:《詹天佑生平传略》(英文),刊凌鸿勋、高宗鲁:《詹天佑与中国铁路》,(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7年版。
[3]容尚谦:《创办出洋局及官学生历史中》,珠海出版社2006年版。
[4] 《光绪十年詹天佑立族谱》,詹天佑家藏。
[5] 詹同济:《詹天佑生平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36页。
[6] 詹同济:《詹天佑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关于这个问题,还有马幼垣在《詹天佑曾否参加甲申中法海军马江战役问题评议》中,否定了家族传闻的可信性,也否定了《字西林报》的报道,为笔者所不敢苟同,故文中未提及)

纽约书讯

  容闳的《中美人生况味》(My Life in China and America)即将出版。

毕业于本国院校的华人高官

  七、八十年代,中国在美派驻了一个教育机构,主政者即为现今仍住在哈特福德市的容闳博士。

老牌名校耶鲁的毕业典礼

  在嘉宾席上就座的人有毕业于耶鲁、曾出任中国驻美使臣的容闳博士。他来自康州哈特福德市。还有来自芝加哥的威廉·埃勒里·柯蒂斯(William Ellery Curtis)。

耶鲁校友聚餐

  耶鲁校友聚餐,波特校长、谢尔曼将军、英格索尔州长和容闳等致词。

2009年2月11日星期三

媒体刊载的容闳与留美幼童之一——劝罢天国劝清朝看世界海归容闳立首功

劝罢天国劝清朝看世界海归容闳立首功


人穷志不短留洋学生自费读耶鲁四方多奔走采购军需不忘说出国
中国的海外留学生一向人才辈出,群英荟萃。可是谁又能想到,第一个走上留学之路的学生,是因为家贫而不得已去上“洋学堂”的呢?谁又能想到,“拜上帝教”的太平天国并没有接受派人留学的建议,倒是抱残守缺的满清政府在不停地派遣留学生?历史就是这样奇妙。留学生们没有挽救清朝政府,但却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添上了精彩的内容
穷学生去美国容闳微积分总不及格
  中国近代留学的第一人是容闳。1847年1月4日,个头不高的广东小伙容闳带了不多的行李,在广州黄埔港上船去美国。4月12日容闳到达纽约。这一年,他19岁。
  容闳没有上过中国人办的学堂。家里穷,上有哥姐下有弟弟,全家六张嘴,全靠父亲下田劳动来供养。他读不起正牌的学校,只能设法读有钱人家根本看不上眼的洋学堂,也就是教会学校。容闳进的是澳门马礼逊学堂。
  这是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的第一所洋学堂,学生的家境都比较贫困,学校也免费。容闳是马礼逊学堂第一批学生。他在这里读了六年书,读《圣经》,学英语,也学一些西方的人文思想和科学知识。当时的校长是美国人,叫布朗,毕业于耶鲁大学。
  1846年,布朗告诉中国学生,自己因为健康的原因决定回国,想带几个学生去美国完成学业,香港的基督教会的传教士会为每人提供两年的留学经费。容闳第一个站了起来,另外两个学生也站了起来,他们一个叫黄胜,一个叫黄宽,和容闳一起去美国。
  三人在布朗等人的帮助下进了马萨诸塞州的孟松学校。黄胜一年后因病回国,侍奉寡母。两年后,黄宽从孟松学校毕业,听从教会的安排,转赴英国,考入爱丁堡大学,成为中国第一位留英学习西医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学者,也是中国最早从事西医教学的教师之一。
  容闳没有和黄宽一起去英国,而是选择了耶鲁大学。香港传教士当时只提供两年的费用。有教会愿意出钱,条件是写一份志愿书,保证以后成为传教士,但被容闳婉拒。不过在布朗的多方张罗下,容闳还是如愿进了耶鲁大学。
  刚入校的时候,他每天都刻苦用功,学习没上去,身体反而非常瘦弱。二年级,他功课依然不好,微积分从来不及格,差点留级。三年级,容闳的成绩才终于上去。
  为了解决经费问题,容闳在校谋求职业,为同学们办过伙食。后来,他又获得耶鲁大学兄弟会图书管理员的职位,得以半工半读完成4年学业。1854年,容闳学成归国。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自主选择和完成学业的留学生,是第一个自费留学生、第一个通过勤工俭学完成留学学业的人。
游说太平天国只得到一个爵位
  容闳回国后没有当医生,也没有做传教士或专门的学者,他希望更多的中国青年接受西方的教育,于是开始四处奔走。
  1860年,他到了南京,去找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在南京,容闳见到了当时主持大政的洪仁玕。容闳提出了自己关于政治、军事、经济和教育的七条建议,但洪秀全却没有接受他的主张。太平天国没有体会容闳的苦心,不过很尊重他,送给他一个刻有他的名字和“义”字的长方形木印——他被封了个四品爵位。
  挫折并没有动摇容闳实现留学教育计划的决心。他想到了经商,做起了茶叶生意。他觉得有了钱才可以实现教育计划。巧的是容闳到美国留学的时候,乘的也是一条装运茶叶的船。
采购员提留学议案曾国藩李鸿章联名上奏
  1863年,容闳突然受到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召见。曾国藩想办工厂,办工厂就得有机器,机器又只能从外国买回来。容闳以前在上海结交的几个人都在曾国藩手下任职,他们推荐容闳来当采购员。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江南制造局——中国最早的工厂。
  1867年,容闳陪同曾国藩视察江南制造局,他建议在局中附设兵工学校,培养制造人才。曾国藩同意了,这是近代中国培育科学技术人才最早的学校。
  1868年,容闳又向刚升任江苏巡抚的丁日昌提出了派遣留学计划,力言此举日后当收大效。丁日昌当即决定让容闳写成详细说帖,他代为上呈权位仅次于恭亲王奕忻的军机大臣文祥,请其代奏。说帖上去了,但恰逢文祥父亲去世,文祥离职回家守丧,说帖也就不了了之。但容闳每次因公谒见丁日昌时都提此事,并恳请转呈曾国藩。
  1870年,丁日昌赴天津协助曾国藩办理“天津教案”,同行的容闳又催促丁日昌向曾国藩重提留学计划。
  条陈写了四个问题,包括:建议改变大米北运的运输方式;建议政府开采矿产;提醒政府注意洋教,别让洋教徒干涉地方行政。建议派留学生只是其中一条。这一条放在中间。但这条写得最出色。条陈建议选派120名学生到外国去留学15 年,以供国家日后之用。先派30名出去,如成绩优良,即可引以为例,按期选派。学生出洋应有中国教员随同,以便学生不致荒废本国文字,并另派监督两名以资照料。留学经费和出洋局的办公费用可出自上海道库。
  曾国藩被容闳说动,同意领衔上书,奏请朝廷派遣子弟出洋学习。很快,曾国藩和李鸿章联衔会奏获得旨准。一年之后,容闳“伟大教育计划”终得实现,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中国留学教育的大门开启后,又出现了庚款留学和留法勤工俭学的热潮。
原文刊载于2006年4月20日《法制晚报》

2009年2月10日星期二

容闳大使观看鱼雷试射


  千呼万唤之下,19世纪的高新科技--鱼雷终于在公众面前曝光。身为大使的容闳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它的“表演”。

保皇会成员容闳、梁启超等聚餐

  中国维新会(即保皇会)纽约分会20名成员聚餐,容闳、梁启超等出席,众人皆已剪去辫子。

修筑中国铁路


  容闳奏请修筑津沪铁路,已获清帝准奏。但由于该铁路横跨山东全省,遇德国反对而被撤回。德方称拥有山东境内的所有经商权。

容闳娶康州姑娘


  容闳西装革履迎娶康州姑娘。婚礼在其岳父家举行,由牧师吐依曲尔(Rev. J.H. Twichell)主持。

容闳博士逝世

  容闳博士逝世。生前为李鸿章顾问,中国外交界重量级人物,在中国维新运动中作用举足轻重。

容闳的铁路


  鉴于总理衙门允许容闳修筑铁路一事可能遇到阻滞,总理衙门将铁路修筑权转交给某盎格鲁日耳曼财团。财团的英国代表为怡和洋行。

中国大使馆


  驻美、西、秘三国大使陈兰彬、公使容闳等人抵达温莎酒店。

容闳的铁路买卖


  美国人容闳有意让资本家注资。

容闳传

  中国的官场腐败,由来已久,本书披露之事,读来饶有趣味。(《纽约时报·周六书评》)

容闳博士遭遇诉讼


  华人翘楚容闳博士最近可谓祸不单行,慈禧太后刚刚悬赏7万美元取其首级,如今纽约的亨利·巴兰田(Henry Ballantine)又要向其讨薪28400美元。但容闳博士称这是勒索。

耶鲁人容闳


  报载容闳已取得津镇铁路的特许权,并与英国某财团签约提供500万美元的建设资金。容闳的名字,美国人一点都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