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9日星期一

百年容闳 光耀世界

百年容闳 光耀世界
斗转星移,花开花落。今天,让我们以容闳生日的名义,静静打开那尘封已久的记忆……。
公元1854年,中国近代史上出现了第一位从美国名牌大学耶鲁大学毕业的留学生,他就是来自中国珠海的容闳。此后,他毕生怀抱着“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的信念。在他的努力下:1872~1881,中国开始了近代史上第一次公派赴美留学计划——120名幼童分4批赴美留学。
容闳推动参与的幼童出洋事件,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一个不应该被遗忘的重大事件。他为封闭的中国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开创了百年留学教育的先河,培养了第一批强国富民的栋梁之材,为中国探求现代化富国强民之路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
风口浪尖上的弄潮儿容闳,也是时代潮汐的见证者。在外国友人的心目中,“他从头到脚,身体的每一根纤维都是爱国的。他热爱中国,确信它有远大辉煌的前程,配得上它那高贵壮丽的山河和它那伟大悠久的历史。”在中国友人的心目中,他“舍忧国之外,无它思想无它事业”。他八十余年饱经沧桑的一生,几乎就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其自述就是一部爱国史,通篇流淌着对祖国的热爱、眷恋和向往。
自容闳逝世后,世界各地的人们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来纪念这位珠海先贤做出的巨大贡献,以至于今天我们无法去一一回顾,只好从众多名人政要的演讲、题词中去寻找。
2006年4月2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发表演讲。他在演讲中指出:“156年前,一位名叫容闳的中国青年走进了美国耶鲁大学校园,4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成为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
2004年8月3日,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在北京接受珠海媒体采访时欣然写道:“耶鲁大学为曾经教育过这位对中美两国做出贡献的重要人士而无比自豪。容闳帮助扩大了耶鲁大学的图书馆藏书,并开创了具有150年传统的留学先河。通过‘大清幼童出洋肄业局’,他支持和鼓励了许多杰出的中国领袖人物的教育。珠海和耶鲁大学为容闳的成就而共享骄傲。”
2006年5月22日,约旦王子哈桑·本·塔拉应邀到美国勃兰代斯大学发表演讲。身处中东的他,面对日益复杂的种族、宗教信仰、文化冲突表示:人类只有在类比中学习,在不同的文化交融中才能构建世界和平,并列举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幼童出洋事件作为佐证。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他说:“1872年,中国政府派遣了120个平均年龄12岁的幼童去美国。他们和美国的寄宿家庭共处了9年。这种特别的经历给了这些幼童完全不同于他们的中国同胞的生活。留美幼童的一生都生活在两种文化的和谐交融中。”
往事并不如烟。当我们穿过岁月的江河,回望这180年的往事时,容闳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名字,而是一个符号、一种精神、一段永恒的写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